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三峡集团:打造沙漠中的蓝色“光伏长城”
库布齐、内蒙古,乃至更多的“沙戈荒”区域,围绕着“光伏经济”,产业界与地方政府仍在不断地思考和探索,将光伏治沙与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提升治理的效率和效果。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与沙漠抗争,而中国也是最早治理沙漠的国家之一。
早在西周时期(大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中国北方的居民就已经意识到沙漠化的威胁,并开始通过种植柽柳、红柳、梭梭等植物,抵御沙漠的扩张侵袭。
随着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开辟,在沙漠沿线种植绿植已经蔚然成风,不仅官方会亲力亲为,沿途的商旅与居民们也会合作建设水利设施,减少沙漠对交通和居住地的影响。
近现代,位于内蒙古的库布齐沙漠成为治沙的明星案例。通过植树造林、生态修复等多种措施,库布齐沙漠的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被联合国称为“沙漠变绿洲”的典范。
2023年末,国家首个千万千瓦级大型风光基地项目落户库布齐沙漠,将光伏引入治沙,打造出一条融汇了“生态绿”与“科技蓝”的“光伏长城”。
持续创造更高价值
作为中国能源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各种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正在各地加快推进,三峡集团库布齐沙漠中北部新能源基地项目先导工程100万千瓦光伏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该项目是中国首批、首个“沙戈荒”新能源基地项目,由三峡集团联合内蒙古能源集团建设。其先导工程100万千瓦光伏项目于2023年12月29日成功并网,是“绿色能源+沙漠治理”模式的里程碑,也为将来更多地区的治沙和开发提供了优秀的实践示例。
库布齐沙漠地处内蒙古高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风能资源丰富,日照时间也非常充足,年均日照时长超过2800小时,这样的气候条件无疑非常适合风能与太阳能的利用和开发。
通过板上发电,板间、板下统筹兼顾特色生态修复、经济作物、造林绿化与相关产业协同发展的方式,该项目从基地外围锁边林到内部道路防风林,再到光伏场区经济林,实现了“三级防护”、“一地多用”的立体生态修复。
本次项目全部采用了华为智能光伏解决方案。其中,作为电站运行的“压舱石”,华为智能组串式逆变器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其系统可用度高达99.999%,足以保障电站长期稳定的可靠运行与平稳输出。
针对沙漠、戈壁、荒漠等地区的特点,华为智能组串式逆变器采用了全密闭设计,将功率腔、接线腔完全隔离开来,无惧高温、高湿、严寒、沙尘等恶劣环境,防护等级达到了IP66。
与此同时,华为智能组串式逆变器还首创了智能端子检测技术,从设计、生产、制造上保障高可靠性,当逆变器实时检测到端子温度异常时会启动保护,从而避免故障恶化和扩散。另外,针对风沙环境,逆变器的IP68高防护智能风扇还可进行自清洁,大幅提升运维效率。
诸如此类的匠心设计,在华为智能光伏解决方案中比比皆是,因此极大地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保障系统能够在长时间里为客户创造价值,最大化投资回报率。
需要指出的是,华为智能组串式逆变器不仅在硬件上具备卓越性能,更在智能化管理上实现了突破。通过远程检测和管理功能,运维人员可以实时了解光伏系统的运行状态,还可以根据数据分析进行即时的优化与调整,确保系统运行在最佳状态。
沙漠种出“蓝色”光伏长城
如前文所言,项目一期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占地3.2万亩,大致相当于3000个标准足球场。如果是传统的人工方式进行巡检,预计需要180天的时间,而在采用了无人机智能巡检系统后,一个月即可完成场区全部设备的精细化巡检,全方位保障电站的运行。
据悉,该项目总装机规模1600万千瓦,建成之后每年能够向京津冀等地区送电约440亿千瓦时,缓解相应地区电力短缺的同时,也将成为一条弥足重要的绿色清洁能源输送管道。
光伏发电项目,为治沙提供了更多可能,开启了生态与光伏产业协同发展的新局面,为实现板下治沙、生态优化、产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先导作用。
2023年,鄂尔多斯稳步推进“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在库布其沙漠北缘、黄河以南,布局规划了总长约400公里、平均宽约5公里的库布其沙漠治沙带,可容纳1亿千瓦装机容量。
在海量的光伏板遮蔽下,太阳光对地表的直接辐射被显著削弱,明显降低了局地风速和蒸发量,能够有效改善沙漠电站及周边微生态,从而增加生物多样性和植被覆盖度。
板上产绿电、板间长绿植、板下养畜禽,已经成为当地的“新常态”。这里说的“绿植”往往是经济型作物和草药,比如枸杞、甘草等,在改善生态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在遮天蔽日的蓝色“光伏海洋”里,有时候会邂逅一些小型野生动物,沙漠生态正在发生某种微妙而喜人的变化。
库布齐、内蒙古,乃至更多的“沙戈荒”区域,围绕着“光伏经济”,产业界与地方政府仍在不断地思考和探索,将光伏治沙与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提升治理的效率和效果,力争以良好的社会效益提升当地居民的幸福指数。
在无人机的镜头里,随着沙丘起伏布设的数百万块光伏板,犹如一片深蓝色的海洋,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发光,阵势惊人。
我们看不见的是,这里产生的海量绿色电力,意味着每年减少数百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意味着内蒙古绿色低碳发展拥有源源不断、取之不竭的新动能。
“三北”地区曾经是中国荒漠化的重灾区,如今这里正凭借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光伏发电迎来新的发展良机,多产业融合发展也成为毋庸置疑的现实。绵延数百公里的“光伏长城”,正在这里用科技构筑中国北方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也为绿色美好未来增添一抹别样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