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7月13日,第十五届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年会在山东青岛召开,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电动化动力系统技术交流平台,本次大会吸引了来自国内外500多家机构近2000位专业代表参加,众多行业同仁共聚一堂,对动力系统电动化与智能化创新技术和战略进行分享和研讨。华为数字能源智能电动产品线副总裁陈伟带来了《博观约取,厚积薄发》为主题的演讲,分享了对动力总成技术趋势的思考。
华为数字能源智能电动产品线副总裁陈伟
陈伟认为,以下三个方向将成为未来动力总成发展创新的重点:
通过多路径补能+精细化用能缓解续航焦虑;
通过动力域深度融合提升整车性价比,缩短开发周期;
通过缩短扭矩控制链路,实现智能扭矩精准控制,保证驾乘安全
多路径补能+精细化用能,缓解续航焦虑
过去厂商是通过多路径补能的方式应对新能源车的使用焦虑,包括高压快充,油电互补和快速换电。未来,将增加精细化用能的方式,通过动力架构的改变提升度电里程和升油里程,从而增加整车续航,缓解续航焦虑。
为了降低整车的重量和成本,我们认为会有两种路径,第一种路径就是通过动力总成效率的提升帮助整车降低电池配置容量。据统计,1%的动力总成效率提升可以带来1.5%续航里程的提升,以整车80kWh电池进行计算,相同续航里程情况下,可以带来1.2kWh电池的节省,节省成本1000到1100人民币。
随着产业的发展,今年92%效率的高压SiC总成和90%效率的低压IGBT总成可以实现规模量产,外加超导铜线,低阻力齿轴等技术的不断优化,93.5%效率的动力总成也将在未来几年实现规模量产。
第二种路径就是随着充电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大家对于新能源车的充电焦虑会不断降低,也就可以用更小容量的电池满足用户续航需求,从而降低整车重量和成本。目前充电产业已经实现接近一秒一公里超充,随着更多超充桩的布局,用户充电焦虑还将进一步降低。
从分立部件到域控、芯片、功率和功能的深度融合
A级纯电市场是各个车企在电动化进程中的格局之战,各家车企在市场产品投放密度高,消费者对价格也较敏感。为降低成本,提升性价比,各家厂商推出了三合一、八合一、多合一电驱,深度融合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但需要认识到,深度融合不仅仅是部件简单的堆叠,我们需要从域控、芯片、功率和功能四个领域进行深度融合以降低整车的开发成本。华为认为通过域控融合,芯片融合,功率融合,功能融合,一方面可使BOM数量降低40%,芯片数量降低60%,开发周期缩短10个月,并能实现分钟级OTA。另一方面整车能量、功能的深度融合,使能域控差异化特性开发,能量调度路径可塑性更强,利用效率更高。
通过深度融合,可提升整车性价比、优化整车性能,缩短开发周期,平台归一化实现规模化,最终助力商业成功。
深度融合的基座是软件架构,依托于软件架构的轻量化、高实时和安全可信,可以让车企实现动力域的开发简单,集成简单,验证简单,开发效率提升30%。
短链路、高实时,实现智能扭矩精准控制
电驱在扭矩响应速度方面较传统内燃机快很多,但传统的扭矩控制链路长,在车轮打滑时,需通过车轮上的轮速传感器将信息传送至ESP,再由VCU、MCU,将控制指令下发至电机,整个链路响应时间超过100ms。
这种不匹配导致整车在低附着路面行驶时,扭矩不能及时响应,容易发生扭矩非预期输出,使整车在路况突变时前窜,或触发ABS,不仅影响驾乘感受,甚至会引发安全问题。
针对此类问题,应对牵引力控制方法进行创新,华为认为电驱动总成从硬件上已经具备扭矩闭环管理的条件,通过闭环管理,响应时间可以从100ms缩短至4ms,提升过弯速度、减少过减速带时的前窜,并可以更快速高效的抑制动力总成扭矩非预期输出,实现扭矩精准控制,杜绝安全隐患。
携手共进,推进汽车产业电动化进程
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技术的持续创新。智能电动DriveONE作为动力域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在技术深水区不断发力,融合数字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打造电驱动系统、车载充电系统、动力云、电池管理系统等解决方案,覆盖动力域全场景,帮助车企造好车,为用户带来卓越的动力体验。
未来,我们将持续聚焦技术创新,与汽车行业伙伴携手,共同推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快去分享给好友吧!